结论先行:
“定位”和“选品”不是二选一,而是“先定位、再选品”——定位错了,越努力越跑偏;选品错了,流量天花板直接封顶。如果硬要分先后,先定“位”,再谈“选”。
定位=天花板,选品=地基
定位决定“卖给谁、卖什么场景、卖什么价格带”。比如你做“菲律宾 18-25 岁学生平价美妆”,整个店铺视觉、价格、关键词、达人合作全都围绕这个人群展开。
选品是在这条赛道里挑具体 SKU。定位清晰后,选品范围瞬间从 10000 个 SKU 缩到 500 个,再按数据筛到 50 个,成功率提高 10 倍。
一句话:定位是漏斗口,选品是漏斗芯;口开错了,芯再精也接不住水。
实战顺序(2025 年 9 月最新)
① 市场定位:用 Shopee 市场周报 3 期 + 前台 3 级类目穿透,锁定“人群+价格+场景”三要素。
② 店铺定位:杂货铺 OR 精品店?官方最新流量测试显示,垂直精品店 30 日复购率比杂货铺高 2.7 倍。
③ 选品:在锁定的定位里,用“价格带卡位+竞品销量反推+轻小件优先”三招筛 SKU,成功率从 5% 提到 30%+。
案例对比
A 店:无定位,盲目追“泰国爆款”——今天卖风扇、明天卖台灯,半年过去店铺标签混乱,自然流量占比仅 8%。
B 店:先定位“泰国宝妈 25-35 岁宝宝轻户外”,再选“儿童防晒帽、便携小风扇、折叠爬行垫”等轻小件,3 个月标签成型,自然流量占比 42%,广告投产比 A 店高 3 倍。
最终建议:
1. 第 1 周做定位:人群、价格、场景、视觉一次性写进 1 页 A4。
2. 第 2 周开始选品:只挑符合这页 A4 的 SKU,其余再热也不碰。
3. 定位半年一复盘;选品每月滚动更新——定位是战略,选品是战术,战略稳了,战术才能放大。